11月6日,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我校承办的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十九届学术大会青年学者专场在惠和楼317会议室召开。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西忠,苏州市社科联主席顾万勇,校党委书记温贻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葛剑雄、苏州大学教授方世南、同济大学教授钟宁桦、南京大学教授胡小武、《江苏社会科学》常务副主编吴玲、《文史哲》原副主编刘京希、《江苏高教》副主编肖地生,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峻,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孙学文,校党委委员、副校长王峰出席开幕式,来自全省高校的118名青年学者和媒体代表共同参加。

开幕式由陈峻主持。他表示青年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未来希望。本次盛会旨在为广大青年学者搭建开放包容、跨界融合的对话平台,让大家展示才华、碰撞思想、启迪智慧、共谋发展。
温贻芳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本科学校,学校聚焦苏州“1030产业体系”和“1840 现代服务业”培养人才,始终坚信一流人才需以人文素养为根基,卓越工匠精神需以哲学社会科学内涵滋养。哲学社会科学对塑造学生价值观、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视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知”的学问,更是“行”的智慧。
顾万勇随后致辞。他指出,当前苏州正处于高质量发展关键期,在推动产业创新、提升文化软实力等方面都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提供理论支撑、思想引领和决策参考。他寄语青年学者:筑牢理论根基,潜心问道;坚持问题导向,回应时代之问;强化成果转化,实现人生价值。
刘西忠在开幕式中对青年学者提出三点期望,一是需锚定大局,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将研究与国家战略、江苏需求结合;二是要创新方法,打牢本学科基础并跨界学习,善用AI 等技术;三是需深化成果转化,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主旨报告环节由孙学文主持。葛剑雄、方世南、钟宁桦和胡小武分别围绕“科学、人文、人生”“从科研角度和青年学者谈成才成长之路”“多维大数据驱动和人工智能赋能的宏观经济预测和金融风险监测”“青年‘断亲’:何以发生?何去何从?”等议题作了精彩报告,引发与会学者的热烈反响。



下午,在文史哲、经济学与管理学、教育学与社会学三个分论坛上,40篇优秀论文作者代表进行汇报交流。



闭幕式上,各分论坛代表汇报研讨情况。江苏省社科联组联中心主任王淑芬宣读《入选优秀论文通报》,刘西忠、顾万勇和王峰分别为入选优秀论文作者代表颁发证书。刘西忠在总结发言中充分肯定本次会议的学术质量与组织成效,并宣布大会圆满闭幕。

本次青年学者专场以“跨学科视野下的青年学者学术成才”为主题,聚焦学术前沿,促进学科交叉,为江苏哲学社科青年人才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与会青年学者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新的起点,深耕专业领域,拓展跨界视野,积极将学术追求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火热进程,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贡献社科智慧与青春力量。
(通讯员:张培;文字:徐峰;图片由科技处提供)